云南省HIV1流行毒株亚型分布特征

2019-08-24 20:45:17 来源:
分享:

研究方法:收集2012~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731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,采用RT-PCR的方法扩增HIV-1的3半分子约4.5kb(包含env基因全长),序列校对后用Genotyping、MEGA6.06和BLAST工具软件确定毒株亚型,分析云南省HIV-1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。

研究结果:共获得731例样本的224条半分子序列,各亚型HIV-1毒株及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:

CRF08_BC(58.0%,130/224)

CRF01_AE(18.3%,41/224)

CRF07_BC(11.6%,26/224)

未知重组(8.0%,18/224)

B(B)亚型(2.7%,6/224)

C亚型(1.3%,3/224)

在德宏州和西双版纳主要以CRF01_AE为主,而临沧、红河、玉溪、曲靖以CRF08_BC占绝对优势(超过70%),其余地州也主要以CRF08_BC为主。以上6种亚型的人口学特征(性别、年龄、婚姻状况、民族)及感染途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(P0.05),B(B)或C与CRF01_AE、B(B)与C两种未知型重组在传播途径上的分布亦无统计学差异。

研究结论:运用3半分子来确定病毒亚型,和前期2008~2009年的研究比较,云南省的HIV-1毒株在地域、人口学、传播途径等特征的分布上较之前有变化,仍有新型重组毒株出现,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。

云南省是我国最早发现HIV-1(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)疫情的地区,也是HIV传入我国的第一站[1],HIV-1毒株的基因亚型在云南省十分复杂,且经历了动态演变过程,研究HIV-l亚型对云南省HIV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。

研究材料与方法

1.1研究对象:在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血清库中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集的来自云南省14个地市的800例HIV-1感染者和患者血浆样本。

1.2方法:(1)基因扩增和测序;(2)序列重组分析;(3)统计分析。

研究结果

2.1HIV-1亚型及其分布

在获得的224条HIV-13半分子序列中,确定HIV-1基因型及其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RF08_BC、CRF0l_AE、CRF07_BC、未知重组、B(B)、C,根据各亚型所占比例可以将云南省HIV-1流行分布分为三类地区,监狱作为一个特殊的HIV/AIDS患者集中的区域,以CRF07_BC为主,具体见表1。

表1云南省各地州HIV-1流行毒株亚型分布

注:括号外为样本例数,括号内为构成比(%)。*监狱不是单独的行政划分地区,仅是HIV/AIDS患者集中的一个特殊区域。

2.2HIV-1亚型人口学特征分布

224例确定基因型的样本中,各主要HIV-l亚型在性别、年龄、婚姻状况、民族、感染途径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,详见表2。

表2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与HIV-1亚型分布

注:括号外为样本例数,括号内为构成比(%)。出现理论频数5时使用Fisher精确卡方检验,1仅比较各亚型在异性传播和注射毒品感染患者中的分布。

研究讨论

云南省的HIV疫情可追溯到1980年代末,最早是在吸毒人群中由B亚型和B亚型引起[2],1990年代初期,C亚型由吸毒人群经印度传入德宏州,引起另一轮疫情[3],根据云南省的地理位置、疫情特点以及大量B、C亚型的存在,推测CRF08_BC和CRF07_BC可能就在云南省形成[4]。1994年在由泰国返回我国云南省的性工作者中首次发现CRF01_AE,随后该CRF便成为该地区性传播人群中的主要亚型[5]。

本研究发现CRF08_BC仍然是云南省分布最广、比例最高的HIV-l毒株,达到了58%(130/224)。Yang等[6]在2000年对德宏、文山和红河地区的39例研究发现,CRF08_BC仅局限在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和文山地区,而现在已蔓延至全省。德宏和西双版纳是以CRF01_AE为主的地区,这两地区少数民族居多,均接壤国外,一直以来都以吸毒人群为主,CRF01_AE的升高提示可能这两个地区的感染人群由静脉吸毒转向性传播。另外,CRF07_BC所占比例较高的是文山和昭通,这两个地区分别与广西和四川接壤,人员流动大,可能有来自省外的CRF07_BC毒株在这两个地州流行。

此次调查的各主要HIV-l亚型在性别、年龄、婚姻状况、民族和感染途径上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,Zhang等[7]在2006年曾推测,CRFOl_AE将超过CRF07/08_BC成为最主要的流行亚型。现在看来,CRF08_BC在性接触人群中的传播能力推翻了这个推测,而且相较2008~2009年[8]呈上升趋势。综上所述,应用3半分子来进行分型,云南省HIV-1流行出现了新特征,仍有新型重组毒株出现,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。

文章来源:平凉性病医院
分享: